中國科技網訊(陳曉明)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醫同仁共克時艱,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在疫情防控中做出了重要貢獻。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得到初步的控制,中國以外的疫情還在進一步發展,而身在在美國、意大利、澳洲等重點疫情國家的中國留學生已過百萬,中國留學生的安全也牽動著家長和國人的心。
為更好地介紹中醫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經驗,助力世界疫情的防控,也為疫情國的中國留學生提供實用的自我防護的建議,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上海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促進中心、上海中醫藥健康服務國際合作中心、廣東康愛多數字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康愛多互聯網醫院聯合承辦的“越洋五地,中醫防疫經驗交流直播會暨留學生愛心關愛活動” 今天舉行。來自中國、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阿聯酋的五國六地的中醫專家線上交流了各國在此次疫情中的經驗和認識。
原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嚴世蕓教授在交流會上結合參與武漢抗疫會診的體會,介紹了中醫參與新冠肺炎治療的成果,認為中醫在疫情預防,尤其是減少輕癥轉為重癥、減少重癥死亡率方面的成效是明顯的,上海支援武漢的方艙醫院收治500多例輕癥病人用中醫治療后,沒有轉為重癥的,56個重危病人僅2例死亡,所有醫護人員無感染。
嚴世蕓教授分析說,中醫所以能夠發揮作用,一是一部分中藥本身具備直接殺死病毒作用,更重要是中藥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一人一案辨證配伍,應人應時應地不斷變化用藥,發揮整體的調節作用,提升正氣,減少發病、縮短病程。他還指出,中國從先秦到清代的古代醫學文獻中,由大量有效的抗疫治療的經驗和方劑,值得進一步借鑒使用、深入研究。
交流會上,他詳細介紹了自己在武漢會診中使用的基本方和配伍加減的經驗,引起在線觀眾的熱烈反響。不久前,嚴世蕓教授根據治療經驗,率領團隊公益出版了《新冠肺炎中醫防治讀本》,為群眾提供自我防護的建議指導,并爭分奪秒的完成了英文翻譯出版,嚴教授指出治療是重要的,預防更重要。
意大利羅馬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導師,意大利中華醫學會創會會長何嘉瑯教授在意大利疫情暴發后,多方奔走,在意大利積極倡導中醫參與新冠肺炎的防治,推動中藥進入意大利臨床試驗。會上,何嘉瑯教授重點介紹了中西醫結合在意大利新冠肺炎防治中的進展和經驗。他介紹,意大利目前累計已有29萬人感染,26000人死亡,疫情還是比較嚴重的。國內已有三支醫療隊赴意大利羅馬、米蘭等城市支援抗疫工作,同時也帶來了中醫藥的治療方案,銀花清瘟飲等臨床研究資料比較全面的中藥開始進入在意大利醫療機構做臨床試用,在控制輕癥轉重、減少死亡的方面的作用正在得到意大利醫生越來越多的關注。
何嘉瑯教授指出,此次中醫參與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會讓更多的人了解中醫,是中醫國際傳播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意義不可低估,要認真總結。他說:“在意大利有30多萬華人群體,在此次疫情防治中主要依靠中醫中藥,取得很好效果,感謝國內各方的支持,意大利中醫學會的各位同道將一如繼往的為在意大利的華僑、留學生提供幫助”。
交流會上,來自美國的柳江華博士,美國中藥學會創會會長報告了中醫扶正驅邪防疫的思路,《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在預防中使用人參、黃芪等中藥提高正氣是預方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服用保健茶、注意食療是好方法。并介紹說,疫情發生以來,美國從紐約到洛杉磯的中醫診所連續地為市民開展義診活動,發放預防茶包,門庭若市。
湖南針灸學會會長,湖南中醫藥大學常小榮教授教授從病因、易感人群、病邪性質、感染途徑等方面分析了中醫對新冠肺炎的認識,介紹了針灸選穴組方預方、治療新冠肺炎的經驗,重點交流了扶陽罐等溫推溫灸法在防疫中的應用,扶陽罐是中醫傳統刮痧、推拿手法與紅光技術結合的小型中醫器械,溫灸貼可貼在穴位發熱,發揮溫陽的效果,有疏通經絡、溫補陽氣、培土生金的治療效果,此次疫情中,扶陽罐、溫灸貼等在在方艙醫院應用,在緩解呼吸癥狀,改善全身狀況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為中國留學生提供實用的自我防護的建議是本次直播會的另外一個熱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中西醫結合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毛家亮主任醫生對留學生在疫情期間的身心調節提出了建議,指導必要時使用心理量表的方法。